基于郑州航空港建设的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点击数:749 | 发布时间:2025-05-14 | 来源:www.gzyrjk.com

    1、郑州航空港用人需要特征

    1.人才需要量大。经过两年的进步建设,郑州航空港经济区产业进步初具规模,一批电子信息、生物医药、航空运输等企业加速向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集聚。截止到2014年年末,境内外累计入驻企业160多家,企业的入驻增强了港区进步的同时,也为港区提供了很多的就业职位,创造了数以万计的就业机会。依据港区进步实质,现在正在规划建设八大产业园也会产生数以万计的人才需要,而目前人才供给远远难以满足需要,缺口较大。

    2.人才需要水平高。郑州航空港区的建设不只对人才需要数目缺口较大,同时对人才需要水平也提出了较高的需要。高档制造业、航空物流业、现代服务业三大主导产业的确立势必加强有关行业优质人才的需要。需要从业者拥有基本的专业技能、同时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和革新能力,需要具备全球化策略眼光、既了解国际管理又熟知国际规则。这样来看,郑州航空港建设对人才的水平有较高的需要。

    2、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郑州工业应用技术学院(原郑州华信学院)位于郑州航空港西南20公里,是国家教育部批准设立的首批应用技术型全日制民办普通本科院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是郑州工业应用技术学院商学院2014年在“建设应用型大学”和“为地方经济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办学宗旨和办学特点下设立的本科专业,探索其人才培养模式具备要紧的现实意义。

    1.确立应用型人才培养目的。郑州工业应用技术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以航空港建设为导向,立足郑州,服务河南,一方面,紧贴航空港实验区产业布局和重点产业进步规划,致力于服务地方经济,以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办学定位,致力于为学生提供系统性的学习国际贸易基本理论和入门知识,同意从事国际贸易实务基本练习的平台,培养学生成为不只学会国际贸易及有关范围的基本理论常识和实践技能,而且通晓国际贸易惯例及各国对外贸易的政策法规,适应经济全球化进步的应用型人才。

    2.开发“三位一体”的课程体系。知道港区企业对于外贸人才的市场需要,根据用人单位职位的需要,安排设置课程体系。教学过程中使用“通识课程平台+专业核心课程群+专业拓展课程的课程体系”,形成“大平台+学科专业平台+常识模块”的课程结构。通识课程平台重视基础理论常识、基本技能和素质的培养,专业核心课程群培养既拥有国际贸易的各种实质操作技能,熟知WT0规则和国际惯例法规,又能熟练运用各种电商媒介。专业拓展课程以港区产业进步规划为导向,以学生兴趣为原则,多方面适应港区建设的用人需要。

    3.以职业教育推进教学内容改革。以港区国际贸易职位群所需的职业能力需要为依据,整理教学内容、改革教学大纲、不断开发新的课程标准,推进教学内容改革。在基础课程的教学过程中突出常识的应用,提高学生的职位职业能力。在专业课程教学中,使用渗透式教学办法,尤其是在国际贸易实务、报关实务、外贸单证制作、国际结算、商务英语、外贸函电等课程的学习中,需要任课教师要将职业道德、专业技能、国际化交流融入平时的课堂教学。打破传统的理论课与实践课相离别的教学模式,围绕职位对人才的常识结构、能力结构和专业技能的需要,将国家职业标准与课程教学有机融合,采取模块的形式设计课程,理论和实践相互渗透、相互融合、相互促进。

    4.推行“学历+外语+职业”多证书规范。在合格完成基本的大学教育获得本科学历证、学位证的基础上,将外语、职业资格证书纳入专业人才培养策略中,衔接外语、职业资格证书考试概要与专业课程标准。如将大学基础英语的学习与大学英语4、六级考试相衔接,商务英语、外贸函电等专业英语的学习与剑桥商务英语等专业英语资格证书的考试相衔接,在学生学会基本的英语语法词语之后,突出专业英语的应用能力。将国际贸易实务、外贸单证制作、国际结算等课程与报关员、国际商务单证员、跟单信用证专家资格证书的考试相衔接,以证书考试强化基础课和专业课程的学习,增强毕业生求职的竞争优势。

    3、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的保障手段

    1.强化应用型办学指导思想。针对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高档产业集聚、国内外企业密集的地区特点,结合自己办学机场,根据特点化应用型的进步思路,作为地方性民办本科院校,应确立“面向航空港经济进步,建设应用型大学”的办学定位,在人才培养上,确立“面向港区产业进步、培养满足港区企业进步的高档化、技能型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定位。

    2.加大“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坚持“稳定、引进、培养、提升”的方针,采取积极有效的手段,加大师资队伍建设,尤其是围绕应用型人才培养,加大“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加强对有行业背景、实践经验的教师的引进力度,每学期选派年轻人教师,尤其是国际贸易实务、外贸函电、国际结算、报关实务等操作性较强的任课教师到港区外贸类企业、报关行、货运代理公司或港区管委会同意培训、挂职训练或拓展合作研究,逐步使大部分专业课教师既具备较高的理论水平、又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

    3.加大校外实训基地和校内实践教学条件建设。学校要打造一批稳定的层次水平较高的校外实训及就业基地。加强对国际贸易实训基地的投资,积极引进港区企事业单位、科技机构采取企业捐赠、校企共建共享、生产化实训等多种方法在校内打造国际贸易实训平台,外贸顾客开发工作室,充分借助现代教育技术,打造国际贸易专业虚拟仿真实验实训平台,购买和开发国际贸易谈判、单证制作、进出口报关报检模拟、国际筹资和结算、出口核销退税等实验实训软件模块,使学生在互联网环境下进行仿真实验实训,拓宽学生学习和实践教学路径,提升实践教学成效。

    4.加大教学水平监控体系建设和教学水平控制工作。进一步健全学校(系部)领导、教学管理职能部门、教学督导机构、学生管理部门建议教师、学生一同参与的教学水平监控体系,打造完善并严格实行校领导联系教学单位建议听评课规范、教学检查评估规范、教学督导规范、同行评教规范、学生评教规范、教师评学规范、学生信息员信息反馈与信息处置指导、教学工作认可度调查与信息反馈规范、毕业生就业水平调查与信息反馈规范等一系列教学水平监控规范。

    (作者单位:郑州工业应用技术学院商学院)

    (基金项目:2014年度河南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创业课题,项目编号:JYB2014283)

  • THE END

    声明:本站部分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如不慎侵害的您的权益,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

专业院校

返回顶部

Copyright©2018-2024 中国人事人才网(https://www.xftgo.com/)
All Rights Reserverd ICP备18037099号-1

  • 中国人事人才网微博

  • 中国人事人才网

首页

财经

建筑

医疗